训练案例 I 孤独症儿童情绪发声沟通
训练案例(儿童)
孤独症儿童情绪发声沟通
2020年9月1日,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可爱来到我身边,当时的你27个月,不哭不闹的跟我去上课,也许这就是命定的缘分吧。
当时的你对玩具视而不见、对声音充耳不闻、不听当然更不会说、喜欢重复敲击键盘、喜欢看钟表、喜欢看灯、喜欢一切亮亮的东西.......
肖老师和他的小可爱
我手把手带你触摸各种玩具,曾尝试带你投球、推球、搭积木、打地鼠,最终你开始跟我一起玩按键的游戏,可能懵懂的你已经开始对数字感兴趣了哦。
按键游戏
此时你不喜欢动物模型和卡片,但是你喜欢电脑。太好了!这有大量的素材供你学习,我开始利用学语言的软件,给你输入大量的词语,给你听动物的叫声、给你认动物的样子,并且尝试让你理解指认,当你伸出小手指的时候,老师的心里都开出了花。
动物叫声模仿动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一起过了酷暑,秋凉、来到寒冬,此时,你已经可以理解家禽家畜、野生动物、玩具类、五官类、衣物类、水果、蔬菜等近百个名词,拍手、点头、跑、跳等十几个动词,可以理解情绪哭和笑,你的表演萌化了老师们的少女心哦。
理解笑和哭
可是此时,你也只是会仿说一些拟声词、单音节词和简单叠词,比如:哞、喵、猫、狗、鸡、鸭、爸爸、妈妈、宝宝等,当然为了让你仿说,肖老师也是使尽浑身解数了,用食物做强化物、并用电脑软件诱导你发音。
仿说“鸡”
眨眼到了年关,你的词语命名能力已经进步很大了,为了让爷爷、奶奶看到你的进步,学会了红包、爷爷好、奶奶好、新年好等等。可惜的是为了支持政府提出的原地过年的建议,我们好像并没有讨到红包哈~
过了寒假,小可爱好像突然长大了很多,进步很是神速。首先学会表达主谓短语,比如:宝宝吃面包、爸爸吃西瓜……
看看我们的小可爱,怎么把句子越说越长的吧!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看看我们学习把字句的时候,是如何从理解到表达,从学校到家庭的吧!
学校:宝宝把黄瓜捡起来
家里:宝宝把钥匙插进去
小可爱会说句子之后,语言表达就更灵活了,可以自主表达连续的几个句子,比如:电脑声音太小了,听不见,肖老师声音开大一些。
也可以跟着音乐唱十多首儿歌,比如:《哈巴狗》、《我的好妈妈》、《数字歌》、《我爱小蜡笔》等等。
认知方面也进步很大,可以认识并命名常见的颜色、形状,形容词长短、胖瘦、高矮、新旧等的理解都不在话下。
对数的认知尤其突出,认识和唱数到了100+,可以完成10以内的手口一致的点数、说出总数、5以内的按数取物等,看看我们对数字的认识吧。
数字歌
小可爱马上要去上幼儿园了,我是既开心又有老母亲般的焦虑。一年的相处,你把我当老师妈妈,我把你当成小儿子。你亲近我,远胜过其他老师。你跟我有很多主动的语言,跟其他老师就比较被动,但我相信你肯定会越来越好的,看好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