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案例 | 听障儿童的言语听觉训练
训练案例(儿童)
听障儿童的言语听觉训练
家长1
我家宝宝说话上气不接下气的?
我家孩子说话怎么总是一字一顿的,不连贯?
家长2
家长3
孩子说话怎么气息很重,声音很小?
各位家长,以上情况是呼吸支持不足的表现。
治疗师
今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列,分享呼吸支持不足的评估与治疗。
治疗师
基本情况
用户:轩轩
性别:男
年龄:4岁
问题:听力障碍及发育迟缓。
根据老师的观察及家长的描述等来填写小朋友的基本信息表,具体如下:

测试结果与训练建议
最长声时作为衡量呼吸支持的一个重要指标,从中我们可以准确地判断轩轩的嗓音情况,为接下来老师的训练确定起点。
首先给轩轩进行了最长声时的评估,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步骤:利用“言语障碍测量仪S1”,让患者一口气平稳缓慢地说/a/,得到精准评估的结果。

根据评估,我们得到轩轩的最长声时评估结果,随后可利用ICF转换器得到目前的损伤等级。

训练方法
训练计划
根据轩轩的损伤程度及基本情况,我们制定了为期两周的训练计划:

训练方法
依据训练计划,结合运动和游戏进行以下训练。
01
运用促进治疗方法的拟声法、缓慢平稳呼气法提高呼吸控制

02
结合康复云中小火车游戏,进行最长声时训练

训练监控
两周训练结束,我们进行以下短期目标监控:

通过两周的学习,轩轩最长声时的值已达到最小训练目标,说2-3个字时较连贯,声音比之前大。轩轩妈妈也没想到听上去“高大上”的ICF对于家庭康复训练有这么“接地气”的指导意义,简单轻松的训练游戏就能让孩子有这么大的进步。
希望ICF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孩子,收获更多家庭的笑脸。
结语
以上就是我们本次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同时也感谢黄博士带领的专家团队,ICF框架下的评估与治疗将以上问题迎刃而解。
ICF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康复分类与评价标准,它的应用使得言语功能测量与评估标准化,康复治疗规范化,疗效评级直观化,推进了言语治疗学的发展,ICF言语分类标准在中国的落地,已成为康复、教育等各行业人士的共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此次的分享能帮助到大家,进行更精准的评估与治疗。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孩子解决嗓音方面的问题,康复取得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