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案例 | 脑瘫儿童构音训练

2023年8月11日 11:30

 

训练案例(儿童)

 

 

 
 
 

 

 

 

 

脑瘫儿童训练的构音

基本信息:

用户:张XX

性别:男

年龄:5岁10个月

障碍类型:脑性瘫痪

     

      主诉:

口齿不清,说话流畅性差2+年。

 

      言语、语言、认知状况:

用户呼吸支持能力不足,呼吸与发声的协调性差,说话缓慢、费力,音调低、紧压音质,日常交流困难。语言上,日常对话的理解与表达尚可;认知上能够理解常见事物;进食状况基本正常,能够较好地自主进食,口部触觉感知良好。

 

      构音功能:

构音器官动作范围小,舌运动(尤其是舌尖上抬)迟缓无力,双唇闭合肌力减弱,声母音位习得9个,声母音位对比习得20个,构音清晰度是53%。

 

 

ICF儿童综合

 

 

 

音位对比思维导图

 

对于测评结果,言语治疗师为其制定了每周5次,每次60分钟,为期3个月的言语语言课程。

 
 
 
 

言语目标

 

 

1. 最长声时达6秒,提高其呼吸支持能力。

2. 最大数数能力达4秒,提高其呼吸与发声协调性。

3. 平均言语基频达300Hz,提高其音调。

4. 习得声母第二阶段/p/、/t/、/k/,正确率达100%。

 

 

 

治疗过程

 

1、老师师在教学中监控MPT、MCA以及言语基频以及通过思维导图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及目标音位。

2、通过儿童嗓音ICF-RFT方法通过呼吸及发声的促进方法,结合实时试听反馈技术提高患者呼吸支持能力、呼吸发声协调性及音调;通过构音ICF-PCT疗法,运用口部治疗解决发音部位,运用促进治疗法解决发音方式。通过音位诱导,掌握目标音位,通过音位习得稳定目标词语,通过音位对比,强化巩固。最终实现幼儿的有效稳定习得的全过程。

 

唱音法训练

      通过让用户连续地发长音、短音,或者交替发长音和短音,以提高患者言语呼吸支持能力,促进患者呼吸与发声的协调,提高其灵活控制气流的能力,从而轻松地进行发音活动。

 

啭音法训练

      通过发音调和响度连续起伏变化的旋转式的音,促进小朋友呼吸与发声功能的协调,提高其言语时对声带的控制能力。

 

音调梯度训练法训练

      通过阶梯式音调上升或/和下降的训练,使患者建立正常音调,增加言语时音调控制的能力。

 

音位诱导

      /P/的发音部位为双唇音,发音方式为送气塞音。在进行声母音位诱导训练时,可结合相关的口部运动方法,帮助腭裂患者尽快诱导出目标音位。

音位习得

音位诱导训练的基础上,患者能够正确说出/P/的本音和呼读音后,再通过大量的练习材料巩固发音(如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词),将诱导出的音位进行类化,使患者能够发出含有目标音位的、更多有意义的声韵组合和词语。同时还可加入语音自反馈训练,一方面进一步进行音位的习得巩固,另一方面可改善患者的语速和语调。

 

听说对比训练

      在此阶段可结合重读治疗法,包括对语速、语调和重音的渗透,提高呼吸、发声、共鸣、构音、语音之间的协调,从而提高患者在连续语音中的言语流畅性。

 

 

 

 

治疗效果

 

通过三个月的治疗,源源小朋友可以清晰流畅地表达词语和短语,说话时语速变快,音调提高,说话变得自然、流畅;舌肌力量、唇肌力量得到提高,构音清晰度达80%,可以进行基本的日常交流,顺利进入了普小就读。

 

 

 

 

 

 

 

 

 

首页    训练案例    儿童训练案例    训练案例 | 脑瘫儿童构音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