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嗓音障碍:成人声带麻痹嗓音康复



声带麻痹:是指支配喉内肌群的运动神经传导通路受损导致声带的运动障碍,可同时伴有喉的感觉神经障碍。常见病因包括颅底骨折、颈部外伤、甲状腺手术等外伤,喉部、颈部或颅底肿瘤压迫,心包炎、周围神经炎等炎症引起喉上神经或喉返神经单侧或双侧麻痹。常见治疗方式有病因治疗、手术治疗和嗓音训练等。
其临床表现多样,可有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呛咳、误吸及吞咽障碍等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乃至威胁生命。同时声带麻痹为常见病,是喉科的主要疾病之一,国外报道发病率1.04/10万~9.90/10万,需给予重点关注。
根据损伤的喉运动神经不同,其具体症状如下:喉上神经损伤将导致环甲肌不能舒缩,导致声带的长度和紧张度不能发生变化,患者说话音调变化单一、音调降低、不能发高音调。目前认为从低音到高音的滑音对评价喉上神经功能有重要价值。喉镜显示声门倾斜,声带皱缩、边缘呈波浪形。
喉返神经损伤最为常见,多为单侧。单侧喉返神经不完全麻痹患者可有短期的声音嘶哑病史,后期症状不明显,多在体检时发现。单侧喉返神经完全麻痹患者声带内收和外展功能均受到影响,出现声音嘶哑、气息声明显、发声无力、饮水呛咳等症状;后期出现健侧声带代偿,发音质量稍改善。双侧喉返神经不完全麻痹时会引起喉阻塞,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而无明显声嘶。双侧喉返神经完全麻痹患者表现为发声嘶哑、音量小,说话费力、声时缩短,自觉气促但无呼吸困难。

声带麻痹患者嗓音音质评估结果
喉镜表现复杂多样,与声带麻痹的类型有关,还与损伤性质、程度、病程有关。单侧声带麻痹早期,患侧声带大部分处于旁正中位,声门闭合不全;损伤程度较重完全麻痹者,声带固定于旁正中位至正中位不等,声带可萎缩、菲薄、呈弓形,声门不同程度闭合不全。双侧声带不完全麻痹,双侧声带接近中线位置,外展受限,其间仅有小裂隙,发声时声门仍可闭合;双侧声带完全麻痹,声带固定于旁正中位,边缘松弛,不能闭合与外展。


间接喉镜所见各型声带麻痹
(1.正常喉部 2.两侧内收肌麻痹 3.单侧外展肌麻痹 4.两侧外展肌麻痹 5.单侧喉返神经完全麻痹 6.两侧喉返神经完全麻痹 7. 单侧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麻痹 8. 两侧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麻痹)


左侧声带麻痹呼吸与发声时喉镜图
动态喉镜可清晰地观察声带的运动,并对患者声带振动的对称性、周期性、振幅和黏膜波的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动态喉镜检查往往显示声带麻痹患者健侧与患侧的声带黏膜波均减弱甚至消失,以患侧为重,声带振动不规律、不对称,振动幅度减弱、少数异常增大,声门闭合相明显缩短,甚至消失。
声带麻痹的治疗原则以病因治疗为主,如局部及全身应用神经营养药物、扩血管药物等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恢复或改善喉功能或嗓音功能,需进行嗓音训练,主要适用于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对于声带麻痹症状较轻的患者,嗓音训练具有良好的效果。即使对于最终需接受外科手术干预的患者,嗓音训练也是等待阶段的有效治疗手段,另外还有助于术中对患者嗓音矫正效果的判断,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如进行手术,需在术后对嗓音情况重新评估,以调整训练方案。
嗓音训练的核心是促进声带的闭合以及改善嗓音音质,按照“声带放松——建立正确起音方式(减少软起音)——改善音质(包括嘶哑声和气息声)——寻找合适音调水平”这四个步骤进行。在嗓音训练中,还应避免不良发音习惯的滥用。
声带麻痹患者声音低沉、音调下降,选择打嘟法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放松声带乃至整个发声器官,还能够通过升调模式帮助患者感知音调,为之后的音调训练打下基础。

声带麻痹患者由于声带内收和/或外展障碍,发声时声带间存在缝隙,说话出现气息声重、软起音的问题。应帮助患者促进声带闭合,建立正确的起音方式。单独控制喉部肌肉较为困难,可通过全身用力的方式带动发声器官发力,使声带闭合,同时改善患者发声无力的症状。推荐方法为甩臂后推法。

声音嘶哑是声带麻痹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嘶哑声音质是结合了粗糙声和气息声的状态。上一步训练提高了声带闭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气息声,但主要是正确起音方式的建立。这一步训练将着重在音质障碍,推荐方法为半吞咽法、气泡式发音法。

声带麻痹患者音调过低且音调变化单一,因此需帮助其恢复正常的音调,同时增加言语时音调控制能力。推荐方法为音调梯度训练法。

附:成人单侧声带麻痹嗓音矫治方法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