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案例_痉挛性发声:神经性嗓音障碍的嗓音治疗
痉挛性发声:神经性嗓音障碍的嗓音治疗
痉挛性发声障碍(spasmodic dysphonia, SD)发声时喉部一块或多块肌肉非随意的痉挛,导致痉挛样发声,伴有发声中断。最常见于30-50岁人群,女性多见,工作积极、强度较大,因言语表达要求高(律师、教师、播音员等)而产生障碍。
小小虎发展中心推出痉挛性发声障碍线上康复课程,借助视频直播、微信答疑等一系列方式,为以上人群解决嗓音问题。
线上康复效果展示
本期以痉挛性发声障碍(内收肌型)患者李女士为例,患者李女士在2009年自觉嗓音异常,后找遍各地咽喉科都未能完全康复,于2021年11月3日转介到小小虎发展中心接受嗓音治疗,治疗师对其进行线上评估及康复训练。每周3-4次课程,持续2周,共计9次课程,康复效果显著。
一、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李××
性别:女
年龄:32岁
临床诊断:痉挛性发声障碍(内收肌型)
主诉:发声紧张、声音粗糙、时有中断,在压力紧张时会加重,声音异常表现已13年。
发病情况:13年前因工作心理压力较大、无人诉说,突然出现声音时断时续、存在紧张和粗糙声。
言语方面:音调偏高;
嗓音方面:中 度粗糙声; 轻度嘶哑声;
语言、认知、心理状况:语言认知未见异常,心理压力较大;
口部触觉感知与运动状况:未见明显异常。
二、训练内容
针对该患者的言语嗓音情况,选择言语嗓音RFT疗法进行训练,将实时反馈训练与发声放松训练、音调梯度训练、咀嚼法、实时吟唱法等相结合,并对其进行健康宣教。
发声放松训练
“发声放松训练”分为“颈部放松”和“声带放松(打嘟法)”两部分,通过该训练放松患者的颈部肌群和声带,为接下来的训练做准备;且患者存在音调偏低的情况,在进行声带放松训练时可进行降调打嘟。
发声放松训练
音调梯度训练法
是指通过阶梯式音调上升或/和下降的训练,使患者建立正常音调,或者增强言语时音调控制的能力。该患者音调偏低,所以对其进行降低音调的训练。先向患者介绍音调降低的意义,即从高音慢慢降低至低音,再结合实时反馈S1、S2让患者用梯度下降法练习升调(如:mi-re-do),再过渡到用降调的形式唱单韵母-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句子。
图为:音调梯度训练mi-re-do
咀嚼法
通过做夸张的咀嚼运动,并在做咀嚼动作的同时柔和发音,来放松发声和构音器官,从而改善发声音质的方法。该患者声带较为紧张,所以对其进行放松发声和构音器官的训练。先向患者介绍咀嚼法的动作要领,再结合实时反馈S1、S2让患者循序渐进地发单元音、数数、朗读词语、朗读短语、咀嚼时交谈,再到去除咀嚼、自然言语。
图为:边咀嚼边发双音节词“娃娃”
实时吟唱法
是指用类似唱歌的形式,流畅连贯地说话,使音调响度变化较小,声带振动舒适规律,从而改善音质。这个方法类似于咀嚼法,也是帮助患者放松发声和构音器官,从而改善粗糙声和嘶哑声。先向患者介绍吟唱法的动作要领,再结合实时反馈S1、S2让患者用练习无意义音节、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吟唱发句子,最终实现自然音和吟唱音交替练习。
图为:吟唱时发/a——/
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
针对该患者的嗓音问题,除了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还要对其进行健康宣教。我们建议该患者:常按摩咽喉(来回打圈按揉脖子两侧咽喉处,有助于刺激唾液分泌、放松肌肉,湿润喉咙,保护嗓子);同时,遇到压力时可以采用倾诉、寻找心理医生等方式合理疏导发泄。
三、康复效果
分别在治疗初期(治疗前)、治疗中期(治疗1周后)和治疗末期(治疗2周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得到以下数据:
图 |言语基频初-中-末三期评估数据图
图 |基频微扰、幅度微扰初-中-末三期评估数据图
由图可知,该患者经过两周的康复训练,相关数据呈现以下变化:言语基频由280Hz降低至247Hz;基频微扰由1.52%降低至0.41%;幅度微扰由5.78%降低至2.44%。经ICF转换可知,该患者的言语基频、基频微扰由中度损伤转变为无损伤;幅度微扰由轻度损伤转变为无损伤,说明针对该痉挛性发声障碍患者进行的嗓音训练效果显著。
四、嗓音保健提示
压力、情绪因素也可能导致嗓音出现嘶哑、时断时续等问题,因此,大家在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健康用嗓哦!